以往,藥品招標只招標價格,沒有數量,中標企業(yè)還需要進醫(yī)院做工作來促進藥品使用。而這時出現了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,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?下面,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公司-桐暉藥業(yè)小編告訴大家。
帶量采購就是指藥品在招標的時候,就承諾藥品的銷量,并且保證在8-15個月之內用完。而國家推動的11城市帶量采購,也是拿出60%-70%的市場份額給中標企業(yè),其他企業(yè)只能分享剩余30%-40%份額。
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是一件大好事,將引導藥企們發(fā)起慘烈的低價競爭,很多藥企將前赴后繼地通過一致性評價,開出幾乎不賺錢的出廠價,來搶食60~70%的市場,許多價格虛高的仿制藥馬上能夠擠出水分,大幅降價。
原先的仿制藥生態(tài)有點畸形,藥企銷售需要靠帶金銷售來完成藥品銷售,形成了藥品銷售先到先得的潛規(guī)則。其他仿制藥要大賣,很難突破首仿打下的關系網,要雇很多銷售人員花很多的銷售費用才能完成仿制藥的推廣,這就造成了在我國仿制藥獲批先后順序非常重要,頭部仿制藥企銷售費用奇高的現象。
先到的首仿者往往能拿下與原研接近的利潤率,賣得很貴,這在國際上是匪夷所思的。國外可不管你首仿不首仿,大家質量一樣,哪家公司的藥便宜,醫(yī)院就采購哪個,仿制藥能有原研一半的利潤率就很不錯了。
于是,藥監(jiān)局迅速學習了國外的經驗,搞一致性評價,先保證每個仿制藥質量是相同的,再按通用名采購,無視公司品牌,消滅帶金銷售,病人很快就能吃上又便宜又好的藥了。但對藥企,就未必完全是好事了,一部分原先從仿制藥中獲利不少的藥企,要么降價,要么丟掉市場份額。
借用招商證券的研報觀點,公司可以分為兩類,“光腳的”和“穿鞋的”。
光腳的:就是有些公司原先壓根就沒有賣仿制藥,這次反而通過一致性評價進入了采購,由于原先的收入基數低,所以一致性評價住帶來增量,算是一致性評價的受益者。
穿鞋的:就是這些公司原本就靠賣仿制藥為生,市場份額還挺高,利潤率也高,哪怕這次通過了,如果不降價,就得被別的公司搶份額,作為既得利益者,“穿鞋的”肯定會在一致性評價中受損。
由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研發(fā)費用,即BE等費用是一次性的,所以研發(fā)費用率長期來看很低,一致性評價后按通用名采購,幾乎不用銷售費用。因此,最后仿制藥的凈利潤率會達到10%左右,對于原先的穿鞋者來說,基本是銷售成本減少,收入大幅減少的一個形態(tài)。
回想今年醫(yī)藥股的過山車,是一次教科書式的價值投機。醫(yī)藥股基本面沒有變,創(chuàng)新藥也沒有成為大多數藥企的主營業(yè)務,這還需要很多年。目前,創(chuàng)新藥研發(fā)的回報還不算高,很多藥企的新藥研發(fā)只是試水而非提高回報率的轉型,然而投資者硬是當利好去透支未來。
而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就是殺價,結果也是成了藥企們的利好。大家被老年化,長期穩(wěn)定性,歷史表現等多個對短期業(yè)績沒有影響的因素蒙蔽了,加上貿易戰(zhàn)局勢緊張,需要抱團取暖,硬是在幾個月內造就了過去幾年都漲不到的一個漲幅。結果捧越高摔越慘。
以上就是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公司-桐暉藥業(yè)小編分享的有關“淺談: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為何導致醫(yī)藥股大跌”的全部內容,供大家參考!
廣州市桐暉藥業(yè)有限公司是一家符合現代化管理要求的GSP公司,在進口原料藥細分領域是為業(yè)界翹楚,為客戶提供專業(yè)的從藥學研發(fā)、臨床預BE到臨床BE的藥廠研發(fā)一站式解決方案。目前的重點業(yè)務主要包括:原料藥聯合申報、參比制劑一次性進口、臨床預BE/正式BE和一致性評價服務。如需合作,歡迎來電咨詢!